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必一运动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B—sports必一体育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精选(九篇)

2024-10-07 01:12:3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B—sports必一体育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精选(九篇)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既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市羽毛球协会根据市体育总会关于开展2010上虞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及时召开了理事会,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会议提出要围绕今年我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的主题,结合协会的自身特点, 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的工作思路,努力使今年的全民健身节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为了让今年的全民健身节活动落到实处,协会及时制定了工作方案,根据我市现有的羽毛球活动场馆偏少偏紧的客观实际,提出了资源整合的一系列工作设想,扎实开展了全民健身节活动。一是组织了二次赛事。协会组织了第二届“特安杯”羽毛球邀请赛和市级机关“大康杯”羽毛球比赛,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广大羽毛球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业余文体生活,同时也推动了我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的开展;二是落实了活动的场所。协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六万元,与城北实验中学签订了为期一年的体育馆的租借合同,每晚向全市羽毛球爱好者免费提供训练和活动的场所,使我市开展羽毛球运动在时间、内容、场地三个方面有了保证,受到了全市广大羽毛球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它的实施重点是青少年儿童,实施目标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担负着培养造就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培养学校体育工作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跨世纪工程实施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优势,配合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如何抓住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这一良好机遇来促进本专业的全面发展,均是高师体育院系面临的新课题。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促进高师体育院系面向21世纪求发展,均有十分重意义。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要保障它的顺利实施,必须以系统的全民健身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为先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摆脱全民健身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让国民在科学健身活动中享受到体育强身的实效,达到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建立全民健身的科学理论,研究全民健身的科学方法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首要任务。

  2.2研究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是高师体育院系日常科研工作的一项任务。高师体育院系在研究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学科队伍中聚集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各类专业人才,具有学科门类广,人才齐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保证,对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2.3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促进青少年健身活动开展是高师体育院系的基本工作。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责无旁贷地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的教育者和指导者。他们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终身健康教育、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质的多重任务。青少年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他们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学校,学校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这部分人的体育活动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无疑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讲,通过高师体育院系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能否胜此重任,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实施效果。因此,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中的实施效果,是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宏伟工程中应起的作用。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社会群众体育活动与健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群体健身活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全社会推行全民健身计划,需要一大批具有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并有较强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要达到《制度》规定的标准,必须进行培训。作为高师体育院系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与条件。充分利用教学人才优势与教学条件优势,培训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指导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人才培训作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掌握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促进体质增强是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历史重任。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培养目标上要主动适应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增设群众体育课程(不同人群的生理、生化、保健、体育健身方法等有关课程),加强全民健身的责任感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高师体育院系虽是人才聚集,但因过去旧的教学观念,教师对体育健身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手段了解和研究并不多。因此,要改变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健身为目的教学观,教师除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外,教学中也应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体育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实施《计划》亟需科研为先导。高师体育院系应将科研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积极开展健身功能研究,加强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生理特点、健身方法与手段以及体质测定标准的研究。这不但是高师体育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高师体育院系应发挥教学单位教学资源优势,把为社会培养体育指导员作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效计划,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出一大批有热情、有能力、懂技术、懂理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4.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高师体育院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本专业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发展自己,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2改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应作为当前高师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全民健身工程活动的重视,全民健身工程活动得以快速的发展。早在1995年6月就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全民身体健康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明确了20世纪末到2010年全民健身工程的奋斗目标与任务,确定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对象,即面向全国人民,以青少年与儿童为主要对象,并划分了各个阶段的任务与目标等[1]。依据我国大众全民健身意识还不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重不大的现实,2009年10月1日又颁布施行了《全民健身条例》,让“公民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该条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从五个方面对全民健身工程作出了规定。第一,明确了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工程中的权利;第二,强调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第三,结合不同人群特点,规范和促进全民健身工程活动的开展;第四,大力推动已有体育设施开放,利用各类公共场所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第五,规范全民健身服务,保障安全,推动体育市场与产业发展[2]。本文根据《全民健身条例》五个方面的要求,结合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征,阐明了健美操运动在全民健身工程中的参与价值,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指出了利用健美操运动实践全民健身工程的途径。

  健美操形式多样,分为竞技健美操、表演健美操、健身健美操等几大类,运动的强度与量可以根据运动参与者的身体条件、个人能力等选择不同形式的健美操运动内容,运动的强度与量可以自主随机调控。健美操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器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健美操运动。健美操运动对年龄也没有限制,所以健美操运动因其要求不高,参与面广等特性,符合很多锻炼者的需求,具有广泛适应性。

  健美操能有效提高身体机能,通过长时间的有氧锻炼,能改善心血管的功能,提高人的基础代谢率,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对一些肥胖参与者有着明显的降低体重与血脂的功效[3]。同时,可以改善人的外在形象,提升锻炼者的精神面貌与气质等。

  健美操运动通过肢体的动作,辅以节奏明快的旋律,能充分体现身体的美,动作力度与美感,无论是表演者还是欣赏者,都能很好地提高审美情趣,在表演与欣赏中,体现动作的健美,合理的编排等,给参与者与欣赏者都会留下美好的印象,健美操运动表现出的“健、力、美”能充分体现出健美操运动的艺术性[4]。健美操运动在全民健身工程中参与价值的可行性分析

  《全民健身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对全民健身工程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群众体育与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视,该条例第一条 “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1],阐明了全民健身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健美操运动简单易学,场地取材要求不高,运动保障投资较少,锻炼效果好等优点。一方面,可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健美操运动提高了参与者的基本身体素质。所以,健美操运动符合《全民健身条例》“提高公民身体素质”的要求,能有效实践《全民健身条例》的基本要求。

  健美操对运动参与者的要求不高,场地设施没有特定的要求,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健美操运动本身具有随意性,可以覆盖的年龄段广,不受身体条件、性别等限制。锻炼人群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与基本条件,自由选择健美操项目,到达锻炼与娱乐的目的,所以根据健美操强身健体,老少皆宜的特征,该项目具有广泛适应性,适合在群众中开展。

  现阶段我国人均体育锻炼的投入经费还很低,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每个锻炼者在特定的场地与器材条件下开展全民健身工程活动。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保证全民健身工程的正常开展,健美操运动就为这一思路提供了范式,健美操运动不需要特别的运动装备与特殊的场地器材条件,能最大程度地节约国家与个育锻炼的支出[5]。

  健美操项目内容丰富,风格迥异,技术要求不高,运动强度可以灵活自控,可以作为一种体育娱乐消遣方式进行活动,这就符合了广大群众锻炼的兴趣要求。随着健美操运动项目的不断发展,健美操分类也越来越细密,搏击健美操、啦啦健美操、街舞、健美操等日益普及[6],这些项目的娱乐性特征,尤其在城市社区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锻炼时间的增多,都能成为广大群众实现锻炼身心的主要手段。

  健美操运动崇尚“健、力、美”,它在培养群众审美情趣,丰富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体现了其社会文化价值,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它将精神的愉悦也最为一个重要的目标,群众参与健美操运动对提升社区、城市等文明素质,建立和谐社会等都有重要的作用[7]。群众可以利用公共活动场所,进行一些健身操、器械健美操等活动,即增强了体质,愉悦了身心,拓展了人际关系,这些都丰富了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健美操运动强度适中它具有经费投入少,场地要求不高,不受时间、季节限制,广泛适用各年龄段等特点,能够很有效地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但与这些鲜明的特征相比,健美操运动的锻炼特征一般群众还知之甚少,特别是在一些社区,锻炼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由于锻炼人群年龄结构原因,参与锻炼的人群年龄较大,相应的锻炼知识欠缺,选用的锻炼项目的正对性与科学性不强,基本上处于模仿锻炼阶段,对一些健美操运动了解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体育锻炼知识的宣传,增强锻炼的意识,科学地选择锻炼的项目,同时,在社区和锻炼人群聚集的场所,利用展板、传单以及组织健美操技术教授与示范活动等,主动让锻炼人群介绍锻炼的意义,开展《全民健身条例》、健美操运动项目特征的社会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使得普通群众能了解到锻炼的必要性,以及健美操锻炼的广泛适应性,逐步树立起坚持体育锻炼的健康观念,特别是中老年锻炼人群建立起“多流汗,少吃药”的正确体育锻炼观念。

  近年来,虽然我国健美操运动得以蓬勃发展,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但健美操运动的竞技化趋势在我国还比较明显,即使在一些社区举办的体育活动中,也经常以健美操竞技比赛的方式进行活动,只有那些身体素质好,年龄比较小,运动能力强的群众才能机会参加,这和健美操广泛的群众适应性特征背道而驰。所以在巩固健美操竞技成果的同时,坚持青少年向竞技健美操方向发展,继续拓展竞技健美操的内容,中、老年健美操运动应当以健身、娱乐为主要发展方向,积极拓展健身、娱乐健美操运动内容与形式,在编排上可以借鉴一些舞蹈动作技术,加入健身球、红绸、扇子健身器械等,尝试创编更多内容丰富、群众适应性强的健美操内容,使得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发展体现多样性特征。

  任何有效的体育锻炼手段,都需要群众的亲身体验。这就要了解群众体育活动的现状,所以,要加强对群众体育调查研究,分析群众体育发展的趋势与特征,积极探索群众体育发展的难点与重点,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得群众体育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健美操运动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研究,为健美操的创编提高科学的依据,通过针对性的科研活动,把适合群众锻炼的健美操内容遴选出来,选择不同的人群进行实验,对生化指标等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健美操内容通过科学依据。

  群众体育锻炼一方面靠自身的学习与自觉性,但要切实提升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效,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要建立起各级体育指导员队伍,通过不同的渠道选拔指导员队伍,并进行针对性培训。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内容要加大健美操运动的比重,侧重选择健身、娱乐健美操内容,同时,要提高体育指导员健美操运动的示范、讲解能力等。

  健美操运动以其时尚、动感的运动形式,较为灵活的锻炼内容,受到广泛的欢迎,它对运动者身体机能的改善,身体形态的影响,以及对运动者精神面貌与气质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民健身过程活动中,健美操能有效实践了《全民健身条例》的基本要求;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实现手段;健美操易开展性,能有效增加体育人口;节约资金,减少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健美操运动在全民健身过程中要进一步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健美操运动的推广;加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研究;继续拓展健美操运动内容;培训体育指导员,加强健美操运动与教授能力培养等。

  [1]沈铁.女子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气质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30(1):170-171.

  [6]马晓燕.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中级规定动作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4,(12):160-161.

  近年来西安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已发展为西部最大的城市之一。截止到 2012年底,西安市有常住人口837.52万人,GDP达2190.04亿元的大都市。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社区体育已成为全民健身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是国家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载体,社区体育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11月,西安共有社区700多个,社区的发展也带动了社区体育的建设发展。目前,西安市有全国和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6个“四先进”社区率达到30%。体育社区的发展,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好的硬件条件,为西安社区体育进一步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2012年统计西安体育人口占到全市总人口的40%。体育人群中,73.6%的人为自发性参与,26.4%的主要参加有组织的健身活动。在参加社区体育活动中女性占70%,男性为30%。在年龄方面,离退休人员(女55岁,男60岁以上)比较多,占体育人口的58%,中年人为30%,青年人为12%。

  为了解决健身场地不足问题,陕西和西安市政府一方面加快体育场地的建设,增加体育场地的数量;另一方面加大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即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同时还要求有场地的单位开放场地,以供附近社区居民锻炼之用。在全市主要社区和居民集中区域建设了150多条全民健身路径。2005年西安市新建400多个全民健身广场。到目前为止西安共建成500多个全民健身广场,2000多个晨晚练点,大大方便了社区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社区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

  资金投入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基本保障,也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按照体育总局的要求,陕西省体育局对其全民健身运动的投入问题进行了多次检查,西安作为陕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资金投入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体育经费中大约32.6%用于全民健身及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上,促进了西安社区体育的发展。西安全民健身及社区体育投资主要来源为:政府财政拨款、彩票收益、以及赞助,共建等形式。

  制约西安社区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即社区居民的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与社区体育开展中的外部因素(硬件条件)。

  社区体育运动是以自身参与为主体的身体活动。社区群众的主观意识决定了其参与社区体育运动的行为。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已有多年时间,这些年来,政府、新闻媒体、专家反复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许多国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由于社区体育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很有限,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大转型期间,人们的注意力还没有更多的放在身体健康上,部分社区群众对社区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1)部分政府部门对社区体育运动认识不够,工作的实施不利。国家对体育工作的任务是十分明确的,全民健身是体育部门的中心工作。调查中许多基层体育工作者反映,社区体育运动抓的好与不好很难衡量,不如抓竞技体育,成绩好坏一目了然。这样就出现了,社区体育运动口号喊的轰轰烈烈,但实际开展就不够深入了。

  (2)场地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西安的运动场地,虽有一定规模,但其大部分属于学校和机关单位。虽有一定程度上向广大社区群众开放,但这些体育场馆的作用不是在发展社区体育运动,而是在教学上,所以开放程度有限。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体系,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社区体育运动,提高认识水平,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这方面的领导工作;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宣传力度,培育科学健身观念;建立体育指导员制度,促进社区的进步与发展;实行多元投资体系,促进社区体育发展,鼓励投资到社区体育工程的建设中去,让社区体育运动更好的服务社区群众。

  社区是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到基层的载体,开展社区体育也就成为推动大众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城市社区面临体育场馆设施匮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应该在社区成员中全面树立终身体育观、民族传统体育观、健康体育观、快乐体育观的科学体育观念,改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意识的淡泊观念,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浓厚的社区体育锻炼氛围,推动西安社区体育在社会的普及与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体育运动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国务院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指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是多民族的农业大国,要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全民健身活动不容忽视。为此,笔者对民和农村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做了初步调查,为今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广泛、持续地开展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笔者随机抽取部分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9份,有效率约为93.3%。研究方法。1、文献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和检索了有关农

  村全民健身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2、问卷调查法。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部分问题编写了开放式问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的问卷调查》。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4、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民和少数民族不仅拥有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而且也传承着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其中许多体育项目甚至在现代体育中也具有着重要地位,如摔跤、篮球等已成为现代盛行的体育项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地区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大部分农民在闲暇时间,一般都会选择晒太阳、闲聊、看电视、打扑克、做针线等休闲活动,很少有人对健身活动感兴趣。调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不到三分之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农民极少,多数人都没有锻炼的习惯。・

  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参加健身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的庭院和自然空地,乡村几乎没有标准田径场地,只有非标准的简易篮球场,健身器材几乎为零。笔者曾经亲眼目睹过这样一幕:某乡村小学门口,有一简易的篮球场(泥土地面),是该村唯一的运动场所。每当饭后,大人、小孩就齐聚在球场,几十个人哄抢一个补了又补的胶球……充分说明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健身

  调查数据显示,偶尔参加健身活动的农民中,有百分之五十为独自健身,节假日才参加县、乡、村组织的体育活动。而乡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较少,仅有50.2%的乡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更少,只有15.6%的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个别乡、村从来没有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

  基于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致使多数农民很难接受、理解科学的体育知识和国家体育政策,对全民健身的认识程度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楚。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全民健身日。

  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落后。。温饱问题勉强得到解决,农民没有更多的钱用于健身消费,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也没有更多的资金组织农民开展全民健身活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县、乡设有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县级设有文化体育事业管理局,乡镇设有文化站,但大多数文化站名存实亡,村级没有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无专、兼职体育工作者,致使农村体育在许多地区存在着“盲点”。

  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是时代的需要,,是国情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我乡领导和责任部门努力抓好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项目,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由于统一了思想,整合了我乡传统的体育活动项目,开展了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使得体育周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根据上级精神,我乡及时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根据活动主题开展了各种系列活动,确保了活动团队、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场地四落实,通过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体育法》、《纲要》、《条例》的内容和健身日的要求,发放体育小知识宣传单1500份,积极组织了以村民和学生为主要参加者的五个阶段的体育健身活动,各项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由乡党委成立的全民健身周活动领导小组牵头,召开全乡的专题工作会议,体现了乡党委、政府对村民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各村、各校积极响应,纷纷结合各自特点制定健身计划,形成全民健身工作齐抓共管个新局面。

  健身活动完全贴近群众,在群众身边举行,在活动内容上,有拔河比赛、自行车比赛、足球篮球等求类比赛,适合村民和学生参与,并且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各地市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俱乐部共60家为调查对象,对其负责人、工作人员和俱乐部成员进行调查。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深入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文件精神,加深对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设计《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河北省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研究》调查问卷,并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合理的发放和回收。

  3.访谈法:走访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俱乐部负责人、工作人员及俱乐部成员,了解他们对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其发展的意见;访问河北省和各地市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了解河北省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对体育俱乐部的扶持及监管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4.逻辑分析法:将调查问卷、访谈记录中的观点、意见和建议等整理归纳,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体育俱乐部的出现符合当下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健身活动更高标准的要求。它们提供了较好的设施环境及系统化、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内容,在时间上、锻炼形式上更为灵活、机动,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并在锻炼的过程中都有专业的教练员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指导,实现科学锻炼。因此,体育俱乐部正逐步成为我省全民健身的重要模式之一。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60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调查发现,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体育组织,均设置了完备的体系,包括系统部、内务部、教练部、会籍部、服务部、前台、卫生部。这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的需要。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的健身目的较为集中,但涉及面较为广泛。其中51.1%的会员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同时塑造形体、休闲娱乐等也是促使他们参加健身活动的目的。此外,69.7%的会员参加健身的主动性较高,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参与达到健身、健美、调整心情的效果。

  调查对象参加健身的频度65%以上达到每周3次以上,参加健身活动的年限多在3年以上,健身的意识已逐步形成。由于会员健身多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活动时间一般为1-2h左右且时间相对较集中,一般安排在下午和晚上。按照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77.5%的会员符合达到此标准。

  调查发现,会员在健身项目的选择上会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有目的的进行选择,并多侧重具有强身健体、调节身心的健身项目。而这其中又有77.3%的会员从未中断过健身,从而形成了适合自身情况且较成熟的健身体系。

  参与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人群中有87.6%对健身活动表示支持,其中46%的会员是由于家庭、工作等客观因素导致不能持续参加健身,此外有16.9%的会员对健身俱乐部设置项目兴趣不浓,还有37.1%的人群是因为所住社区周边的健身俱乐部环境较差。因此,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意识,提高健身场所的软硬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经调查,河北省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资金均由健身俱乐部自身资金投入和后期会员缴纳会费组成,这样的形式的弊端是:会员缴纳会费一般是以月、年的形式计算,所以在缴纳会费后的这段时期对俱乐部自身资金的运营要求比较高,要有较大的资金作为后期支持,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规模,给俱乐部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良好的物质条件及政策条件保障是河北省体育健身俱乐部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贯彻落实的重要因素。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体育俱乐部的政策性投入。

  2.社会要广泛支持和引导监督体育健身俱乐部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

  4.河北省体育部门要充分将专业的体育人才尤其是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生吸收到体育健身俱乐部中来,进行健身指导和训练指导,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河北省的广泛、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全民健身发展壮大。

  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只有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了,民生才算真正抓到了根本,民生之本才能牢固。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关注,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完美展现。它体现了的重要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体育俱乐部的出现符合当下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健身活动更高标准的要求。既有良好的锻炼环境又有专业的教练,真正实现了科学锻炼。因此,体育俱乐部正逐步成为我省全民健身的重要模式之一。

  当前我省体育俱乐部尚在起步阶段,在服务理念与方向的定位、运行机制、民众参与程度、资源(资金)保障等方面与“全民健身”理念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或问题,我们力求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寻求解决之道,进而推动我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达到全民健康、促进民生的目的。

  基金项目:“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河北省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研究”,2011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项目编号:201101115。

  [1] 刁在箴,马更娣,张莹等.中国体育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群众体育活动,成立了由总经理为组长,各位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群众体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工会,由专人负责公司群众体育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各位成员亲自带头认真学习《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把群众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公司年度的工作计划,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同时,认真组织召开公司各部门、各班组的负责人会议,通过召开动员会,使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等群众体育活动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投身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群众体育活动在公司内蓬勃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是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条件。我公司根据自身实际,全力保障资金物质供应,不断加大资金和物质支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多渠道完善了活动场所和设施。在公司开设娱乐活动室必一运动官方网站,并购置音响设备、体育器材等用品,为职工提供了跳舞、健身的活动场所;每年都对职工之家进行改扩建工作,使职工之家内配备充足的运动器械,进一步促进了职工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职工宿舍区安设了乒乓球桌,并购置了乒乓球拍、乒乓球等体育用品,使干部职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同时,我公司积极开辟运动场所,建造层顶运动场,羽毛球场,为职工提高更加宽广的活动空间。

  为加强职工体育工作,我们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连续五年举办公司运动会,组建羽毛球队、拔河队、乒乓球队、足球队,并经常莘庄镇沁春园三春居委举办联谊比赛。每年元旦、“三八”等重大节假日公司都举行投篮、运球、拔河、排球等比赛活动,让职工在加强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增进了职工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使干部职工掌握更多体育技能,我们专门聘请了老师教授大家健身操,全公司职工包括职工家属都积极加入健身行列,本公司全民健身运动轰轰烈烈开展。除了在公司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外,我们还组织职工参加市、区举行的各种体育赛事,充分展示了我公司干部职工的风采。

  在制定我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我县全民健身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2-2015年)》,并以县政府文件下发到各乡镇、各单位组织实施。在目标任务中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优势体育运动,不断提升羽毛球项目运动质量,力争4年内为国家体工队输送1—2名羽毛球项目运动员;大力发展乒乓球项目运动,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乒乓球运动之乡”。为确保我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落到实处,还制定了“《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2-2015年)》责任落实表”,将未来几年我县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各单位。

  我县是人口大县,群众体育活动基础较好,活动开展较为活跃。一年来,我们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开展了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1、联合有关部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我县以“全民健身日”活动为契机,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本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大、中、小型活动,形成了全县总动员、全民齐参与的社会环境,营造浓郁的健身氛围。其中有代表性的活动有:一是开展了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区)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日”健身项目大展示活动。8月8日,我县在县翠微广场举办了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区)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日”健身项目大展示活动,县委,县委、县长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市体育局副调研员同志亲临活动现场,启动仪式后由各有关单位、体育协会1000多名运动员展示了16个体育健身项目,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二是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元月份举办了迎新春全县体育系统趣味乒乓球赛;3月份与县妇联联合举办庆“三八”“商务杯”登山比赛;4月底举办了迎“五一”全县工会系统“体彩杯”拔河比赛,来自全县各单位的25个代表队参赛;8月期间举办了县直、驻县单位干部职工第九套广播体赛,全县25个单位9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比赛;6月10日至11日,与县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县“二小杯”县城小学生田径比赛,县城9个学校132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女组20个项目的比赛;7月25日开幕的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区)篮球比赛,共有24个代表队300多名运动员参赛;9月底举办的2012年全县机关职工乒乓球比赛,共有24个乡镇、24个县直(驻县)单位,共计172名运动员,比赛场次达到210场,参赛人数及比赛规模超往年历史,是我县乒乓球比赛的一次大盛会;11月10日-11日,举办县第一届“苏区振兴杯”乒乓球邀请赛,赣闽两省三市12个县(市)乒乓球代表队参赛。

  2、充分发挥体育协会开展体育健身活动。5月24日由市钓鱼协会主办,县钓鱼协会承办的市县市区“杯”钓鱼比赛在我县举行,来自17个县市区的3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健身操(舞)协会组织的晨晚健身活动进一步规范,由县体育局聘用社会体育指导员领舞,全民免费参与健身活动,为我县城市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体育活动。春节期间,竹篙火龙、桥帮灯等在我县农村广为流传;元宵节期间,“龙腾狮跃闹元宵”舞龙舞狮活动在我县梅江镇、黄陂镇、石上镇、田头镇、黄石镇、田埠乡等地陆续开展;端午期间,赛龙舟活动更是争先恐后,异彩纷呈。

  1、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初步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是我县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基础,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逐步建立了县、乡镇、行政村体育组织网络。县城有各单项体育协会、健身站点;乡镇有老年育协会、乡镇农民健身工程也在逐步建设中;大部分行政村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初步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的健身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为工作内容的“全民健身站点”。形成广大群众自愿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民间化、社团化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初步实现全民健身组织体系的社会化目标,即:“人人都有组织,组织都有活动,活动都有特色”,纵向相对独立,横向互相联系,涵盖面广,包容量大,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框架。

  2、单项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发展态势良好。集组织、活动和场地设施于一体的单项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在满足居民健身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对单项体育协会和健身俱乐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已成为我县群众体育工作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县已有单项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21个,各单项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深受群众欢迎,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3、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化、科学化水平逐步提升。积极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指导队伍,成为提高群众科学健身意识的重要服务内容。为发挥指导员的作用和影响,实行规范管理,专门举办一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0人,其中广场操及体育舞蹈两个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为我县特色。我县已初步组建了以这两个项目为主的骨干社会体育指导队伍,目前这支骨干队伍在组织、指导群众健身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县体育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中心建设,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调度会,县体育中心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竣工。

  2、争资立项,抓好体育健身场馆申报、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省市体育局领导的支持,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做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局群众体育股经常与省市体育局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准确把握体育健身场馆项目信息。通过多方努力,我县今年申报的二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基本完工;24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也已竣工,为黄石镇、梅江镇和城建局争取到了第十六批全民健身路径三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3、规范体育设施管理,方便群众参与健身活动。全县统一规定,所有体育场所8月8日“全民健身日”必须无条件的向社会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周末、每天下午下班后及晚上要向社会开放;学校周末要向社会开放。体育场所的开放,为周边群众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便利条件。

  为有效地履行体育局安全监管职责,不定期对石上温泉游泳馆、博鸿跆拳道馆、新世纪武术学校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游泳场馆的救生员、教练员上岗资质;各种安全设施、制度和应急预案等落实情况。通过安全检查,最大限度减少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广大健身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1、体育组织还不够完善。几年来,我县对体育组织建设高度重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乡镇、村(社区)体育组织仍然比较薄弱,存在有组织、有牌子而无人管事现象,且由于体育业务不熟悉,难以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县体育局与乡镇、村级有关体育工作有时存在脱节现象。

  2、体育设施投入不足。我县体育中心虽然已开工建设,但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短,资金确实难以按期拨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乡镇、村级农民健身工程资金短缺,由于地方财政紧缺,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导致乡镇、村级农民健身工程难以实施,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我县虽然建立了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但同近80万人口大县相比,数量显然不足。基层培训师资缺乏,培训效果不佳,素质难以提高,指导和领带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4、体育总会作用亟待加强。体育总会机构、组织建设、运行机制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真正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5、体育专业人才缺乏。体育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具有高、中级专业职称的体育人才少,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专业人才短缺情况严重,基层单位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第一线工作的高水平、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

  1、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利用电视、网络、宣传栏、专刊等将全民健身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图片、活动效果、活动做法、经验交流等,进行全方位宣传,使全民形成积极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

  2、进一步强化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如何使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工作,是摆在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必须强化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体育意识,参与体育健身意识,真正把体育工作纳入各级党政的重要工作内容。其次建立完善体育机构,乡镇可建立文化体育辅导站,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三是选配有文化,有一定体育基础知识的干部充实到文化体育辅导站工作。

  3、进一步拓宽体育设施投入渠道。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要内容,加大对接力度,取消地方资金配套,确保体育设施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搜索